~屏東孫~鄭婉阡-阡起萬千林邊情感(二)
https://youtu.be/oKmkhU0h2ok
屏東的林仔邊,因為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與環境生態。於是一群希望改變現狀的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然而在88風災後,協會受創嚴重,幾乎要吹起熄燈號。直到鄭婉阡加入協會,用決不放棄的精神,從幹總事做到總幹事,不僅為協會帶來活力,更成立了光采濕地教育園區,讓更多人能夠認識林仔邊,進一步珍惜、愛護這片土地。
我們公司辦公室沒有人
大約兩年半前,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聘請了第一位員工,當時想的是,自己當老闆,終於可以擺脫朝九晚五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再幫別人賺錢,也不用再被僵化的公司體制綁住。沒想到,當我們公司第一位員工上任時,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請問我何時可以拿到電腦?我要在那裡辦公?」
/屏東孫們的故事/乃粒農場-賴恆裕
【主題】乃粒農場-賴恆裕
【臉書搜尋】 自己種自己賣-乃粒有機農場
67年次,外型高大壯碩的賴恆裕站在海豐農場裡格外顯眼,過去曾是電腦硬體工程師,做過形形色色的工作,覺得農夫最適合自己。
「務農門檻高不高?那要看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處女座的賴恆裕緩緩地說,要是生活慾望不高容易滿足簡單的物質條件,那麼務農一點也不難。
曾在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中心」工作時期,喜歡面對自然和動物,轉職前曾經到農場工作四個月,之後和太太討論之後,決定全職務農。
覺得自己很幸運,剛好承接上一位青農的二手設備,用低廉的價錢購齊一分地的溫室、農具和果樹等,在投入前將自己的財務狀況認真分析一遍,目前蔬菜主要通路是隨著合作社銷給屏東的營養午餐,去年菜葉生產過剩,有中盤商以低價收購,賴恆裕氣的寧願捐給慈善單位,考量到一個人的人力無法種植短期採收的水果,種檸檬是因為有生技公司有意契作,收購研發生技產品。「我在檸檬中間兼作紅藜」坦承一開始面對這麼大的土地有點恐慌,但是慢慢嘗試發現很有成就感,就算有時想偷懶,但作物會督促自己工作。
順利轉職吸引很多朋友的注意,大家紛紛打探務農的門檻。「我有一個朋友被我說服一起當農夫,現在我們會交換幫忙,有時候也會請朋友來這邊烤肉,這樣的生活很吸引人」覺得從農是一種享受生命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困難在是否得到家人支持。考取「農藥管理人員」證照,觀察到生產者和通路商之間有很大的距離,覺得要改變台灣農業的現狀,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投入。農場取名為「乃粒農場」源自於「天工開物」一書中,第一篇就是講古早沒有農藥的時候,祖先如何務農。
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成為年薪百萬的農夫,這樣的夢想也許就是吸引毫無經驗青年務農的最大誘因吧。(笑)
後記:
2017年4月27日賴恆裕成為新手爸爸了,他跟我們分享他的喜悅,新的大地女孩誕生了!歡迎大家一起支持恆裕的農產品,讓新農之子在這座太陽城生養不息。